《延禧攻略》:嘘~这里有服饰中的小秘密哦

服化道很用心。

《延禧攻略》:嘘~这里有服饰中的小秘密哦

网络剧集《延禧攻略》目前正在热播,有一段时间网上铺天盖地的都是关于这部剧的话题和讨论,我和我的朋友也没能逃过。我们两人时常是聊着聊着就会从一个八竿子打不着的话题飞一般的跳跃到《延禧攻略》的相关话题上。讨论讨论剧情,说一说嫔妃们黑化的心路历程。毕竟我这位朋友曾做过几年的编剧,对于剧情逻辑的追求远比我要苛刻。当然,也会聊一聊一些为人津津乐道的点,比如《延禧攻略》的用色。

剧集海报

这部剧的用色从最开始就给人一种淡雅、柔和的感觉,后来被细心的网友翻出来才知道,是因为使用了“莫兰迪色系”的关系,才使得这部剧有一种朦胧的美感。原本鲜艳、明亮的色彩做过灰调处理后变为低饱和度的颜色,色彩锐度大大降低。虽然在视觉上少了强烈对比的冲击力,却让人感觉舒适、舒缓,不容易产生审美疲劳。

低饱和度颜色看上去很柔和

不过不只在用色上,这部剧集中还有很多细小的点值得去发现。例如:在《延禧攻略》中很少看到后宫嫔妃佩戴金银首饰。反而上至皇后,下至宫女都佩戴一种质地毛绒绒的仿真花头饰,看上去十分不显档次,让人有种不应该是这样的错觉。我朋友甚至以为是剧组资金不够或者是道具组敷衍的问题。可如果你足够了解古代首饰工艺的话,反而会感觉到这种头饰恰好证明了剧组的用心。

这种质地毛绒绒的仿真花头饰名为——绒花,绒花始于唐朝,唐代被列为皇室贡品,制作工序极其繁琐。绒花以黄铜丝为骨,黄铜丝软化后才可做成想要的形状。而铜丝之上毛绒绒的材质实际上是蚕丝,蚕丝需进行染色、劈绒、勾条、传花等近十道工序才能达到成品所需的毛绒、蓬松的质感,因此对于蚕丝品质的要求也是十分严格的。古时蚕丝可以说是比较稀有的物品,即便是现代,质量好的蚕丝依然价格不菲。因此不管是在工艺上还是原材料上,都绝对匹配“皇家”的格调。纵使在明末清初,绒花流入民间,也主要是在重大节日、嫁娶喜事时佩戴,可见绒花的地位。

皇后和宫女尔晴头上戴的都是绒花

虽说绒花在饰品类别中地位不低,但相较另一种首饰,绒花就显得比较“质朴”了,这种首饰就是——点翠。不要看点翠首饰呈现出各种蓝色,仿佛是烧蓝。但实际上点翠首饰是名副其实的金银首饰,而点翠所呈现出的各种蓝色(湖蓝、深蓝等)则是源于翠鸟不同部位的羽毛。点翠工艺初现于汉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达到鼎盛。点翠首饰做工极其复杂,首先需将金、银融化后做成所需形状的薄片,再以此薄片作为底片,用金丝或银丝镶边做成凹槽。之后便是在凹槽内均匀的涂骨胶,将翠鸟的羽毛轻柔、有序地粘贴在底片之上即可。当然,点翠之上还可镶嵌,例如嵌入珍珠、珊瑚、玛瑙等宝、玉石,更显奢华。

高贵妃佩戴的点翠首饰上还镶嵌有各种宝石、玉石

因为翠鸟的体型因素,可用羽毛数可谓少之又少,故点翠首饰是非常稀有的。同时点翠还有硬翠与软翠之分,使用翠鸟身上比较硬、纹理清晰的羽毛,例如尾羽和翼羽制成的点翠称之为硬翠。而使用翠鸟身上较细、较柔软的羽毛,例如脖子周围的羽毛制成的点翠称之为软翠。在《延禧攻略》中,富察皇后多带绒花,高贵妃多配点翠,从一定程度也反应了人物的性格。富察皇后低调,节俭,不喜奢靡,其中也包含了一份柔心,绒花自然是首选。高贵妃张扬跋扈,处处都要挣先,压人一头,点翠更能满足她的虚荣心。

不同颜色的点翠

当然,不止首饰这一方面,我这位半路出家当编剧的直男朋友还观察到了其他令他疑惑的细节。在《延禧攻略》初播时,他就曾问我为什么剧中嫔妃所穿的旗鞋与《甄嬛传》中嫔妃所穿的旗鞋是不一样的?(想吐槽他一个男生为什么那么爱看宫斗剧)

元宝底鞋

实际上并非出错,在史料记载中,旗鞋的跟底形状通常就有两种。一种是上宽下窄,呈倒梯形,好似花盆。另一种是上窄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甄嬛传》中的旗鞋是后者,也叫做马蹄底鞋。而《延禧攻略》中的旗鞋,一种是倒梯形的花盆底鞋或者叫高底鞋,一种是更像两者的结合,跟底整体形状呈现倒梯形,但是仔细观察外形却是前平后圆的元宝底鞋。这两种旗鞋的样式在故宫博物院也有收藏,绝对算是根据史料还原的旗鞋。不过在这里要稍微提一句,旗鞋的跟底高度是不定的,5至10厘米高是最常见的,也有14至16厘米高的,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并且无论是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多为13、14岁以上的贵族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则是“平底鞋”,底平且高度不高,大多5cm左右,底跟前部跟元宝底鞋相似,后部与鞋跟平行或突出。

花盆底鞋

其实,《延禧攻略》中还有很多值得推敲的细节。例如:在服饰上,旗装看上去比汉服造型简单的多。对比汉服的曲裾、襦裙、袄裙,旗装的样式甚至有些单一。但实际上,一套旗装也有七件之多,少穿一件都不能体现出真正的美感。还有用在服饰上的各种刺绣工艺,看上去相似,但不同的图案有不同的手法。这些微小的,不足为外人道的细节组成了观众们所看到的种种。这些画面不仅富有美感,还在潜移默化的传达着一些中国传统的文化和工艺。如果每一部古装剧都能做到多一些考究,少一些编造,然后让观众像挖掘宝藏一般将这些用心的点找出来,也不失为一种乐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刘园园,IGN中国动漫影视编辑。目前正在为新番太多,追不过来而苦恼。

本文由IGN中国创作并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原文链接

文章提及